其他
【案例】辽中职业教育中心走班制社团化学生晚自习管理模式的探索
走班制社团化学生晚自习管理模式的探索
辽中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辽中职业教育中心以专业技能类社团为主组建社团,将三节晚自习中前二节分“社团”组织学生到“社团活动点”上晚自习,按照学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参加,实行“选团走班”,活动地点一部分在教室,一部分在专用教室。学生表现计入学生成长档案,晚自习课堂气氛活跃,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学校的一种新常态。
一、实施背景
传统的晚自习模式是学生在本班教室,由管理教师看管做作业。与其他中职学校一样,学校的学生在晚自习时玩手机、看电子书、交头接耳、睡觉等情况成为一种常态,晚自习成了“熬自习”。学校也曾采取治理手段,增加班主任人手,加大看管力度,但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律性差,收效甚微。
随着学校示范校建设的深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程中,对于中职学生做作业就不仅仅是书面的纸质作业,还应包括素养的提升,技能的提高这些职业教育独有的需要自习(自主练习)来完成的作业。故而每天晚自习的三节课作为人才培养时间的一部分,就成为人才培养能否发生质的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充分用好晚自习,创新管理模式就迫在眉睫。
二、主要目标
辽中职业教育中心采取师生问卷调研方法,分析调研结果,了解学生真实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探索创新社团式晚自习模式。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1-3个喜欢的“社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厌学状态。
培养自主管理意识。搭建“社团”自习平台,组织学生自主管理团队,改变晚自习处于“监管”的状态。
增强走班实际效果。把专用教室作为社团活动主要地点,将课堂内的学习和训练延伸到课堂外,提高职业素养与实际操作水平。
三、实施过程
01
了解需求,征求建议
经过调研学生晚自习的学习效果及真实诉求,分析发现学生的自习愿望多种多样,即使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但大都兴趣爱好广泛,经过引导都能够积极的参加活动型晚自习。当把改变传统的坐班晚自习模式转化为走班制社团化晚自习方案征求意见稿发给学生后,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构建“专业类+兴趣类”两大类型社团,通过走班,在不同的社团活动点上自习课,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会在满足自己兴趣发展的同时,拓展专业技能,让自己多方面发展,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学,积极学。
02
成立组织,制定方案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学生处、专业部主任、教师组成的走班制社团化晚自习管理委员会。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学生兴趣,着力从功能、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解决晚自习存在的问题。按照“兴趣与自愿结合、自主与引导结合、创新与发展结合”的原则,制定出《辽中职业教育中心走班制社团化晚自习管理实施方案》。
03
统筹安排,顺利实施
1.确定社团(自习)类型。为了保障社团顺利建设,学校成立了社团管理委员会,统一规划部署。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和各专业教师的特长以及学生数,统筹兼顾,在学生中开展社团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
向全校住宿生征求报名和组团意见,根据活动性质确定15个专业类社团,10个兴趣类社团,又细分为4种类型:
专业技能型:旨在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
语言文学型:拓展知识面,提升基础素养;
文化艺术型:充分展示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训练自己外在的职业素养;
体育竞技型:把爱好变特长,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
2.建立社团指导教师队伍。根据社团自习类型、教师特长并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首先在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中聘用指导教师,对于部分需要专业水平比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社团,则从企业、社会聘请,社团指导教师经过社团委员会考核上岗,试用一周考核合格,正式聘任。指导教师全面负责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社团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社团活动,对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纠正或指导;督促、指导学生社团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活动。
3.按类组团,并班整合。各社团指导老师制定学生加入社团的条件、申请及报名办法,张贴社团纳新公告。社团活动前期一般通过班主任动员学生参加,有兴趣、特长的学生自愿报名,向社团管理委员会提交社团申请表。每个学生至少申请一个社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多个社团。社团建设后期,各社团向管理委员会申报后,自行组织社团招新,组成社团。超过20人的便可以自动组团,组团人数过多的,如体育竞技类社团等,再根据学生报名人数划分为几个小组,确定每个小组活动的时间。
在组团过程中,打破原有班级的组织架构,重新组合成立了25个社团组织。组合后的社团即新的晚自习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特点要求,学生数在6-50人不等。
4.社团规范运行。社团组建后,进行社团干部竞选,由学生自主评选出社长。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社团以一学年为阶段,学生中途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更换社团。学年结束,学生可根据情况申请调换社团。学校根据各社团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各类教室和专用教室等活动场所的条件,统筹安排各个社团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形成每周社团活动运行表。各社团自我管理运行,日常活动、对外宣传等均由社团负责。
依据各社团活动计划,及一生参加多团的情况,各个社团周一至周五错时活动,每周活动内容不同,活动时间不同。每天晚自习三节课,此种类型自习课含两节,第一节17:30-18:20,第二节18:30-19:20。第三节课19:30-20:10学生再回到原班级上自习,写书面作业、整理总结。
5.社团管理。团委在社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具体指导监督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了解学生情况,定期对社团工作进行总结。在社团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社团安全和活动质量,社团管理委员会首先出台社团督察制度,委员会每天安排2名中层干部分区域负责督察社团指导教师的备课以及社团纪律、学生出勤,指导各社团收集整个社团活动的相关材料进行存档。并为在实训车间上课的社团专门设立安全员,不间断巡视,保证学生安全。
再有,确定了“横向统一、纵向落实”的管理体制,“横向统一”是统一从组织建设、活动时间及地点、指导教师、年度考核等方面制定一致的社团基本管理制度,规范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纵向落实”是让各个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自己的管理规定和社团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团群,各个社团建立起自己的规章制度、学期活动方案、活动过程台帐档案体系,学期一小结,学年一总结,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04
展示成果,争优创先
走班制社团化晚自习实施后,学校定期组织各社团开展成果展示活动,以展板、展台、展览、视频、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展现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通过宣传,让学生的点滴进步慢慢渗透到心中,逐渐树立自信,调动其积极性。
同时,为保证社团活动的实效性,社团管理委员会把考评机制引入社团建设中,把社团活动内容、频率、质量、学生提升等方面作为考核社团的指标。每学期社团管理委员会对各社团进行考核,按考核成绩评定先进社团,并给予全校表彰。连续两次考核成绩垫底的社团,解除指导教师的聘任,经考核确认社团项目设置有问题的取消社团项目。
构建了社团管理委员→团委(学生处)→专业部→班级→学生的纵向学生考评机制,把学生个体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日常表现情况等引入学生综合的考核体系,载入学生成长档案,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
四、条件保障
01
组织保障
成立了社团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考核条例》等制度和《社团活动实施方案》,对社团活动的开展形成有利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02
师资保障
社团活动依靠的是教师的一专多能和较强的专业水平和特长优势,要选聘优秀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的同时,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政策,给社团指导教师计算正常工作量,对工作突出的教师优先安排评优、外出培训学习。学校还聘请校外指导老师对学生社团进行业务指导,校内外教师相结合为社团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师资保障。
03
经费保障
学校为每个社团设置专项活动预算资金,用于社团活动用品、奖品的购置。对于在编教师计算正常工作节数,工作量以调休的方式解决。聘任教师则按工作时间计算劳动报酬发放工资。
04
设施保障
学校提供全部教学资源作为社团专用教室和实训场所,并配备了先进、完善的设施,为社团走班提供了良好的配套环境。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老师和学生们普遍感觉到的最明显的改革效果是:社团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改变了学生晚自习学习兴趣不浓的状况。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由原来晚自习上课迟到、急于下课转变为上课提前到、下课留恋课堂。同时学生的违纪率下降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社团模式,使整个学校的晚自习焕发出勃勃生机。
专业社团自习课更使学生发生巨大变化。如13汽车1班的学生韩孝帅,在校期间由于自律性差几近劝退,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加入汽车维护(二维)社团,通过专业社团活动的强化学习,成为社团“尖子生”,逐步建立了学好专业的自信,并且获得市中职学生技能赛一等奖1次,省赛二等奖1次,省赛三等奖1次,现在沈阳现代4s店实习,实习单位向学校老师表示对该生非常满意,认为他不但技术水平扎实,而且职业素养好,做事积极主动。
以“社团”走班这种自主学习的管理模式形式取代传统坐班“自习”,体现了职业教育自习课的真正内涵,沈阳市新城子职教中心等3所职业学校先后来学校考察交流并借鉴实施,社团模式在沈阳市农村兄弟学校得到推广。
六、体会与思考
经过两年的运行,社团活动的模式在学校取得了成功,原因在于此模式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和对晚自习的真实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虽然社团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如: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性格孤僻,没有明显的喜好和兴趣,没有主见,参加社团活动的兴趣不强,社团活动没有将全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随着学生积极性提高,师生反映社团种类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为此,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如何使社团设置更科学、规范?是管理者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辽中职业教育中心的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针对个别进步不明显的学生,抓学生兴趣点,深挖需求;二是再次调研,进行精细化社团分类,进一步适应学生需求;三是拓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拓宽社团面,满足学生需求。
(案例来源:辽宁教育研究院科研案例库;案例提供:辽中职业教育中心;案例执笔:陶冶 王璐璐)
本期执行编辑:郭研;责任编辑:王舒